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青先国(精确检索)
作者:艾治勇(精确检索)
4条记录
不同密度和栽插苗数对水稻冠层和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晚稻Y两优86为试验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种密度和3种栽插苗数的互作模式下水稻群体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早晚稻栽插苗数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要大于密度及两者互作的影响;冠层太阳光截获率早稻以D45B3最高,晚稻则以D22B2最高;早稻齐穗期和乳熟期群体冠层太阳光截获率随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晚稻则随密度和栽插本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在高温季节其冠层温度要低于其他处理,相对湿度则增加。早晚稻产量均随密度和栽插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密度或栽插苗数超过一定值后产量反而下降,早晚稻最高产量分别为9 681.19,10 512.70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在移栽密度33万穴/hm2的基础上配合3个栽插苗数,晚稻移栽密度为26万穴/hm2和1个栽插苗数能发挥高产潜力,获得高产。

关键词: 水稻 密度 栽插本数 冠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密互作对陆两优996冠层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级杂交稻陆两优996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纯N 0,90,135,180 kg/hm2)和栽插密度(22万,30万,45万穴/hm2),分析两因素及其互作对群体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氮和中密处理均能使高温季节高温时段水稻冠层的温度降低,并增加冠层相对湿度及改善群体内部的微气象环境,使冠层叶片SPAD值及剑叶光合速率和光能截获率提高,延长了冠层叶片光合作用时间,N135D30互作处理产量最高,为10 489.30 kg/hm2。氮肥用量和密度对穗粒数、结实率影响不大,对有效穗和千粒质量影响较大,氮肥和密度互作对有效穗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180 kg/hm2虽然有一定的增穗作用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却降低,因此不能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移栽密度为36.6×104穴/hm2再配合施氮141.2 kg/hm2,能构建高产群体,实现足穗和大穗以及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关系的协调,获得高产;因此适当加大密度和减少氮肥用量是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微气象环境 生理生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和密度对双季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稻"陆两优996",晚稻"Y两优86"为试验品种,设4个氮肥水平、3个栽插密度,研究了双季超级杂交稻在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冠层光能截获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特性。结果表明:早晚稻产量与氮肥水平呈现单峰曲线关系,以中氮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0245.04和11015.37kg·hm-2,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每穗实粒数以中氮处理(早N135、晚N180)最高,分别达143.92和142.80粒·穗-1;3个栽插密度之间早晚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且对早稻产量构成因子无显著影响,但对晚稻有效穗、结实率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高密度处理有效穗高、结实率低,低密度处理有效穗低、结实率高;氮肥与密度互作对早晚稻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从高产高效节氮栽培综合考虑,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晚稻"Y两优86"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35和180kg·hm-2,栽插密度为45×104和30×104穴·hm-2。

关键词: 氮肥水平 干物质积累 光能截获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倒伏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从水稻倒伏的主要影响因子、水稻抗倒伏机理、抗倒性评价及其遗传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